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中医儿科杂志》 > 2006年第2期
编号:10975997
中医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研究进展
http://www.100md.com 《中医儿科杂志》 2006年第2期
小儿厌食症,,小儿厌食症;中医药治疗;研究进展;综述,1病因病机,2中医药治疗,3临床及实验研究,4结语,参考文献:
     摘要:小儿厌食症儿科常见的一种慢性食欲障碍性病症,以小儿长期见食不贪,食欲不振,甚至拒食为主要临床表现。随着我国独生子女数量的增多以及父母喂养不当或溺爱娇惯等,近几年来本病有日渐增多趋势,故受到家长及医学界的广泛重视。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一定优势。本文就近5年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,以资参考。

    关键词:小儿厌食症;中医药治疗;研究进展;综述

    小儿厌食症是指小儿长期见食不贪,食欲不振,甚至拒食的一种常见的慢性食欲障碍性疾病,是儿科的常见病、多发病,其病程较长,一般为二月以上〔1〕。本病属于祖国医学“恶食”、“伤食”、“食积”、“痰滞”等范畴。中医认为小儿厌食多与乳食不节、痰湿内生、禀赋不足、脾胃虚弱、情志不舒等因素有关,其病位在脾胃。近几年来本病有日渐增多趋势。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一定优势,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。现将近5年来有关资料综述如下。

     1 病因病机

    导致本病的因素较多,大多数临床医家认为与脾胃失调、纳化失常有关。胡爱国〔2〕通过对300例患儿的调查,将病因分为5种:(1)饮食不节,喂养不当。(2)先天不足,后天失养。(3)多病久病,损伤脾胃。(4)环境变化,思虑伤脾。(5)暑湿熏蒸,脾阳失展。骆常义〔3〕总结厌食病因,指出脾胃因素是产生厌食的内在根本因素。汤一新〔4〕等认为小儿厌食以脾阴不足者为多,其原因有三:(1)食品结构的改变。(2)社会因素的影响。(3)自然环境的影响。徐世军〔5〕等总结李秀亮教授治疗厌食的经验,指出脾胃阴虚是脾胃功能失调在本病中的根本表现。原因是:家长过分溺爱,片面追求高营养,脾胃负担过重,高热量耗伤脾胃阴津,形成阴虚的病理。陈宣〔6〕]在总结厌食的治法时提到虫阻脾胃亦可致厌食。熊磊〔7〕提出从肾论治厌食,原因为:(1)脾与肾相互依存、相互影响。(2)小儿五脏皆虚,肾虚为最。(3)厌食与缺锌互为因果,补肾即可补锌。其观点的提出与先天不足近乎一致。

     2 中医药治疗

    2.1 内治法

    2.1.1 辨证论治

    根据厌食症的病机及临床表现,王丽珠〔8〕将小儿厌食症分为五型:脾运失健者,治以健脾助运开胃;胃阴不足者,治胃勿忘治脾,养胃育阴兼以醒脾;脾胃气虚者,治宜益气健脾,脾胃同治;肝气郁结者,治宜舒肝理气开胃;脾肾阳虚者,治宜温脾肾之阳气,同时健脾。骆常义〔3〕提到脾胃湿热型,治当燥湿健脾,淡渗利湿。对于虫阻脾胃型,陈宣〔6〕治以驱虫健胃。赵晶〔9〕提出气滞血瘀型,治宜健脾理气,活血化瘀。于己百〔10〕教授将证型分为胃热型和脾虚型 ......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,全文长 11797 字符